联系我们
  • 邮编:
  • 电话:18355111055
  •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柏堰科技园铭传路217号

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

来源:火狐体育官方网站网址下载    发布时间:2025-10-17 02:11:48

  (73)专利权人苏州天欣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500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包括上模具与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通过导向柱连接,且所述导向柱均匀设置于下模具顶面四角,所述下模具顶面对称挖设有模槽,所述下模具底面设置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内腔挖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腔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输出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顶出机构,所述放置腔内腔顶面对称设置有带动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带动机构之间设置有顶出板,所述安装套筒套嵌于电液推杆输出端,所述安装套筒一侧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设置于制动杆前表面一侧,有效的对工件进行顶出,同时提高了脱膜的效率。

  1.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包括上模具(1)与下模具(2),其特征是,所述上模具(1)与下模具(2)之间通过导向柱(3)连接,且所述导向柱(3)均匀设置于下模具(2)顶面四角,所述下模具(2)顶面对称挖设有模槽(4),所述下模具(2)底面设置有安装底座(5),所述安装底座(5)内腔挖设有放置腔(6),所述放置腔(6)内腔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液推杆(7),所述电液推杆(7)输出端通过调节机构(8)连接有顶出机构(9),所述放置腔(6)内腔顶面对称设置有带动机构(10),相邻的两个所述带动机构(10)之间设置有顶出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顶出机构(9)包括制动轴(12)、制动杆(13)、压缩弹簧(14)与顶出头(15),所述制动杆(13)通过制动轴(12)设置于放置腔(6)内腔,且所述制动轴(12)对称设置于放置腔(6)内腔两侧,所述制动杆(13)一侧设置有压缩弹簧(14),所述压缩弹簧(14)输出端设置有顶出头(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顶出头(15)为半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制动杆(13)设置于制动轴(12)外壁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安装套筒(16)、第一转轴(17)、调节杆(18)与第二转轴(19),所述安装套筒(16)套嵌于电液推杆(7)输出端,所述安装套筒(16)一侧通过第一转轴(17)连接有调节杆(18),所述调节杆(18)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19)设置于制动杆(13)前表面一侧,且所述第二转轴(19)设置于制动杆(13)前表面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带动机构(10)包括安装块(20)、滑槽(21)与滑块(22),所述安装块(20)对称设置于放置腔(6)内腔顶面,所述安装块(20)一侧挖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腔滑动设置有滑块(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顶出板(1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22)之间,并与模槽(4)内腔底面相连通。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属于吸塑模具技术领域。

  [0002]模具,mújù,,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是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现存技术中,对吸塑盒进行压铸成型时,压铸材料与模槽之间太过紧致,造成脱膜难度大与脱膜效率低的问题。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模具与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通过导向柱连接,且所述导向柱均匀设置于下模具顶面四角,所述下模具顶面对称挖设有模槽,所述下模具底面设置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内腔挖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腔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输出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顶出机构,所述放置腔内腔顶面对称设置有带动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带动机构之间设置有顶出板。

  [0005]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制动轴、制动杆、压缩弹簧与顶出头,所述制动杆通过制动轴设置于放置腔内腔,且所述制动轴对称设置于放置腔内腔两侧,所述制动杆一侧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输出端设置有顶出头。

  [000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套筒、第一转轴、调节杆与第二转轴,所述安装套筒套嵌于电液推杆输出端,所述安装套筒一侧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设置于制动杆前表面一侧,且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制动杆前表面一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带动机构包括安装块、滑槽与滑块,所述安装块对称设置于放置腔内腔顶面,所述安装块一侧挖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滑动设置有滑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并与模槽内腔底面相连通。

  [0012]1、设置的调节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与设置的顶出机构、带动机构以及带动板相协助配合,采用电液推杆作为输出的中枢,以及两端通过各个转轴连接的调节杆作为

  驱动的部件,使得通过制动轴连接的制动杆变越调节方位,顶出头有效带动顶出板上移,并通过滑块在滑槽内滑动的协助,有效的对工件进行顶出,同时提高了脱膜的效率。

  [0013]2、设置的压缩弹簧与设置的顶出头相协助配合,采用半弧形式的顶出头,在制动杆带其位移,并与顶出板底部相贴合时,顶出头最先接触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下压,位移到顶出头中部时,下压部通过压缩弹簧快速复位,使得顶出时不可能会发生倾斜的情况。

  [0014]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的下模具与安装底座内视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的A处放大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盒模具的B处放大图,

  [0019] 图中标号, 1、上模具,2、下模具,3、导向柱,4、模槽,5、安装底座,6、放置腔,7、电液推杆,8、调节机构,9、顶出机构, 10、带动机构, 11、顶出板, 12、制动轴, 13、制动杆, 14、压缩弹簧, 15、顶出头, 16、安装套筒, 17、第一转轴, 18、调节杆, 19、第二转轴,20、安装块,21、滑槽,22、滑块。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一定要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 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上模具1与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1与下模具2之间通过导向柱3连接,且所述导向柱3均匀设置于下模具2顶面四角,所述下模具2顶面对称挖设有模槽4,所述下模具2底面设置有安装底座5,所述安装底座5内腔挖设有放置腔6,所述放置腔6内腔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液推杆7,所述电液推杆7输出端通过调节机构8连接有顶出机构9,所述放置腔6内腔顶面对称设置有带动机构10,相邻的两个所述带动机构10之间设置有顶出板

  [0022]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顶出机构9包括制动轴12、制动杆13、压缩弹簧14与顶出头

  15,所述制动杆13通过制动轴12设置于放置腔6内腔,且所述制动轴12对称设置于放置腔6内腔两侧,所述制动杆13一侧设置有压缩弹簧14,所述压缩弹簧14输出端设置有顶出头15,所述顶出头15为半弧形结构,所述制动杆13设置于制动轴12外壁中部,制动杆13通过制动轴12设置于放置腔6内腔,被调节机构8带动,使得制动杆13一端位移,顶出头15与顶出板11相贴合,并带动顶出板11向上移动。

  [0023] 如图2‑图3所示,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安装套筒16、第一转轴17、调节杆18与第二转轴19,所述安装套筒16套嵌于电液推杆7输出端,所述安装套筒16一侧通过第一转轴17连接有调节杆18,所述调节杆18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19设置于制动杆13前表面一侧,且所述第二转轴19设置于制动杆13前表面一侧,电液推杆7带动安装套筒16位移,安装套筒16通过第一转轴17带动调节杆18位移,调节杆18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9位移,并带动制动杆13一端位移。

  [0024] 如图2‑图4所示,所述带动机构10包括安装块20、滑槽21与滑块22,所述安装块20对称设置于放置腔6内腔顶面,所述安装块20一侧挖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腔滑动设置有滑块22,所述顶出板1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22之间,并与模槽4内腔底面相连通,顶出板11被带动位移时,两端通过滑块22位移,并在滑槽21内。

  [0025]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电液推杆7带动安装套筒16位移,安装套筒16通过第一转轴17带动调节杆18位移,调节杆18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9位移,并带动制动杆13一端位移,制动杆13通过制动轴12设置于放置腔6内腔,因此被带动,使得顶出头15与顶出板11相贴合,并随着制动杆13的位移,使得顶出板11通过滑块22被带动向上,将工件顶出。

  [0026]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来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